“人生首次出国游赶上夏日高温,每天爬坡拉练……怀疑我是来军训的。”一位与同伴开启毕业旅游的女生,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感言说,在三十多度的天气里逛日本京都,感觉像是当了一回“啫啫煲”。
暑期已至,得益于超长假期带来的灵活出行窗口期,跨境旅游迎来了一次市场需求的集中释放,出境游市场火爆开场。多家旅行平台数据显示,2025年暑期,第一波出游小高峰已于6月28日开启。其中,长线游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了7个百分点,尤其出境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。根据携程平台6月末发布的统计数据,今年暑期签证办理订单量,较去年同期呈现双位数增长,为近三年来峰值。飞猪《2025年暑期出游风向标》报告显示,日本、韩国、马来西亚位居暑期出境游最热门目的地的前三位。
新辟航线缓解暑运压力
进入6月份以来,上海空运口岸出入境客流持续走高。据上海口岸边检部门披露,6月15日至28日,上海口岸边检部门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数量达152万余人次,日均10万余人次,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.8%、14.7%。多方信息显示,随着国际航线新开与恢复,以及口岸出入境航班班次日渐加密,内地居民出境游有了更多选择,尤其随着全国中、高考结束及暑期的来临,进一步推高出境游热度。
7月4日,继5月30日上海正式开通首条直飞中亚国家的客运航线(上海浦东-奇姆肯特)后,MU6041(上海浦东-阿拉木图)航班在上海边检机关办结出境手续后顺利启航,这标志着上海直飞中亚的又一条定期航线正式开通。仅在上海,今年以来,已顺利复航上海至洛杉矶直飞航线,成功开通上海浦东至日内瓦、米兰等欧洲新航线,并且,上海至吉隆坡、阿拉木图等东南亚及中亚地区的全新航线也相继投入运营。
面对一年一度的暑运高峰,多家航空公司纷纷加密航线:春秋航空6月25日开通成都天府直飞金边的往返航线,6月27日恢复成都天府直飞曼谷(素万那普国际机场)往返航线;东航在暑运前夕开通了西安至伊斯坦布尔的直飞航线;川航6月30日开通“成都天府-伊斯坦布尔-雅典”航线,7月2日开通成都直飞塞舌尔航线;国航7月9日开通北京首都机场至开罗的直飞航线;厦门航空新开天津至东京羽田航线,并新增厦门至新加坡、厦门至吉隆坡航线。
跨境游持续升温,亦带动航空市场持续回暖。2025年上半年,中国民航市场新开并恢复了多条国际航线,如深圳机场(000089)上半年新开加密至万象、新加坡、曼谷、东京、济州、墨西哥城等10余条国际航线;海航航空集团计划今年暑假期间恢复西安至大阪航线,新开三亚至首尔包机航线后,其国际及地区航线总量将达到149条,覆盖到37个国家和地区,航线通达五大洲。
传统的亚洲短线目的地依旧火爆,老牌的长线旅游胜地也强劲反弹。来自上海边检机关的统计信息显示,今年上半年,内地公民从上海口岸持普通护照免签前往的国家(地区)中,最热门的5个国家(地区)分别是泰国、新加坡、韩国济州岛、马来西亚和阿联酋。据携程平台统计信息,暑假中国居民出境旅行目的地中,欧洲申根地区表现最为亮眼,意大利、挪威、德国等目的地的出行意愿大幅提升,相关签证办理量同比涨幅超过80%。
跨境游带动出境消费
暑期未至,多国“旅游大促”相继“上线”。5月27日至29日,葡萄牙旅游局亮相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ITB,推出以“葡萄牙即艺术”为主题的全新战略愿景,强调葡萄牙作为艺术和文化目的地,在艺术、建筑、美食、自然景观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计划,以及在改善旅游基础设施(交通、住宿等)的做法,希望与中国市场紧密合作,开发出更多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并加以多渠道推广,譬如,增加直飞航班和旅游套餐等,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、满足中国游客的多样化需求。
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,2024年,葡萄牙是全球第14大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,全球共有1900万外国游客访问葡萄牙,旅游业为葡萄牙经济带来了270亿欧元收入,占葡萄牙国内生产总值约9%。
5月21日,新加坡旅游局在上海正式推出中国市场全新营销主题“新加坡 反正好玩”,围绕“健康乐活族”“寻味美食家”“城市探索者”“娱乐体验派”“乐龄银发族”这五大核心消费人群,联合多方业者打造精准适配的旅游体验,尤其针对年轻消费者、成熟职场人士、银发族游客的兴趣偏好,以此为导向推出突破想象的多重旅行体验方式。
今年一季度,国际游客数量的稳步增长及多国旅游消费的强劲表现,彰显出跨境旅游市场活力不减。世界旅游组织此前发布《2025年5月世界旅游晴雨表》显示,2025年前三个月,国际游客总数突破3亿人次,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1400万人次,同比增长5%,更是较2019年同期高出了3%——这也表明,众望所归的“出入境旅游市场加快复苏”愿景,初步达到预期目标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2025年5月世界旅游晴雨表》同时指出,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支出国,其出境支出增长30%,达到2510亿美元。根据该组织发布的历史数据,中国在2005年的世界旅游支出国排名上位居第七位,此后陆续超过意大利、日本、法国、英国等,于2012年位居世界首位并连续多年保持这一排位——“如何吸引中国游客”,也成为诸多旅游创收国的重要施政目标之一。
6月中旬,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,宣布自2025年11月起,对持有有效澳大利亚旅游、工作、学生或家庭签证的中国公民试行免签入境政策,停留期不超过3个月,以提振一年一度的岁末旅游旺季。这就意味着,中国游客从澳大利亚出发并持有有效澳签者,可凭电子旅行授权(NZeTA)免签入境新西兰,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个月,市场预期这将进一步刺激澳新联游产品热度。
为全面推动旅游市场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,新西兰移民局今年5月发布通知,宣布自2025年5月26日起,将简化访客签证申请流程,申请人提交的非英语证明文件翻译件不再需要认证,进一步优化签证流程。作为支柱产业之一,旅游业为新西兰提供了全国约8.4%的就业岗位,贡献了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.7%。根据新西兰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3年8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,新西兰共计接待国际游客322万人次,同比增加约60万人次。其中,中国游客数量增长显著,从7.3万人次增加到24万人次,稳居国际客源市场第三位,相比2019年的40.7万人次,中国游客数量已经恢复超六成。
好政策撬动“双向奔赴”
回顾2024年暑期(7月至8月),中外游客不约而同开启“双向奔赴”的跨境之旅,我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.1亿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,日均177.9万人次,较2023年同期增长30%,单日出入境最高值为2024年8月24日的223.7万人次,达到历史峰值的97.2%。其中,两大数据尤其亮眼:外国人出入境1089.0万人次,较2023年同期增长52.8%,免签入境来华外国人(不含边民)195.7万人次,较2023年同期增长117%,彰显出免签政策变化带来的显著推动力。
今年上半年,来自上海口岸边检部门的统计数据,同样表明免签政策在持续发力,推动外籍人员“中国游”持续升温:162万余人次的外籍旅客利用免签政策从上海口岸入境,占入境外籍旅客总量的五成。
6月12日起,印度尼西亚公民可适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捷来华,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国。“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进移民管理制度型开放,不断优化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,持续提升外国人来华旅行、生活便利度,以更加优质的管理服务措施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。”国家移民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。
根据当前政策,印度尼西亚、俄罗斯、英国等55国人员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确定日期及座位的联程客票,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或地区,可从北京、上海等24个省(区、市)60个开放口岸中的任一口岸免签入境,在规定区域停留活动不超过10天,停留期间可从事旅游、商务、访问、探亲等活动。
出入境政策的持续优化、航空运力的加大投放、旅游产品及服务的迭代升级……诸多因素叠加,正为全球人员往来注入强劲动能。
配资信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