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记者 杨淑淇 青岛报道
8月12日,由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、共青团青岛市委主办,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承办,青岛市多家施工企业联合协办的2025年度“牵手关爱七彩童年 —— 建设工地‘小候鸟’驿站” 暑托班,在中铁建工集团青岛TOD一号工程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部温情开班。作为这项志愿服务活动走过的第十个年头,全市 30 余家建筑施工企业的 200 余名 “小候鸟” 如约 “迁徙” 至此。
自 2016 年首个建设工地 “小候鸟” 驿站在青岛落地以来,这项旨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志愿服务已悄然走过十年。据统计,十年间累计成立 381 个驿站,先后服务 3000 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工地留守儿童,成为国内建设行业中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最早、规模最大、持续时间最长、社会效果最突出的志愿服务品牌。
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任海涛,山东省总工会二级巡视员王文欣,青岛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、副市长解宏劲,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保岚,共青团青岛市委书记周正,青岛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、市文明办副主任姜鸿发,青岛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秦红升、青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刘源远,中铁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冯明耀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。中国乒乓球运动员、奥运会冠军陈梦以视频的方式给小候鸟们送上祝福。
十年筑梦 助力外来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奔赴
仪式现场,一部名为《十年守候 共建未来》的纪录片引发全场共鸣。一帧帧珍贵影像里,有孩子们在工地课堂上专注的眼神,有亲子活动中紧紧相拥的瞬间,更有志愿者们俯身陪伴的温暖背影 —— 这些画面串联起十年来青岛为外来务工群体及留守儿童搭建的 “亲情桥梁”,也勾勒出一座城市对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深情关怀。
十年前参与小候鸟暑托班的来自河南驻马店的胡慧慧做现场交流,并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。作为小候鸟驿站志愿服务活动的受益者,她回顾了当年在青岛中铁建工集团李沧区上臧·炉房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部参与活动的情景。她表示:“非常感谢青岛市政府及爱心企业让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,在那个暑假让我重新认识父母,认识了一群可爱志愿者,这份爱心我一直珍藏。”如今的她已本科毕业,并加入到志愿者团队,“从受益者到志愿者,我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,持续关爱未成年人的成长”。
倾情守护 研学并举与定制帮扶提供常态化服务
这样的爱心传递在十年间不断上演。十年来,在青岛市慈善总会和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,累计千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,开展各类活动 1500 余次,覆盖外来务工人员及家庭成员超 9000 人。孩子们走进极地海洋世界探索自然,在海军博物馆聆听历史,在周浩然故居感悟家国情怀;工地上的临时课堂里,美术、书法、话剧表演等课程点亮兴趣,亲子晚会、心理辅导等活动拉近亲情距离。十年间,120 余处研学基地留下孩子们的足迹,800 余次工地课堂播撒知识种子,400 余次文体活动绽放童真笑容,30 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,丈量着这座城市的温度。
2025 年度暑托班在课程设计上再度升级,围绕 “成长护航七大板块” 构建全维度关爱体系:课业辅导解决学习难题,参观研学拓宽视野,兴趣培养挖掘潜能,亲子互动弥合隔阂,文体活动强健体魄,心理辅导守护心灵,职业体验让孩子们读懂父母的工作价值。开班第一课上,志愿者们通过科学实验、建筑模型搭建、榫卯木作工坊等互动环节,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父母参与城市建设的辛劳与光荣。
“从 2016 年的 1 个工地,到如今覆盖企业所有在施项目,我们始终坚信,守护好‘小候鸟’,就是守护好建设者的初心。” 活动承办方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冯明耀表示,作为央企,将持续改良课程、完善机制,让 “小候鸟” 驿站跟着工地走,让关爱始终在线。
筑梦未来 政企牵手慈善助力护航七彩童年
如今,这项发源于青岛的爱心项目已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 “青岛样板”:2022 年在山东省全省推广,2023 年随中铁建工等企业的全国布局走向更多城市,先后斩获第五届、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 10 余项荣誉。未来,青岛将进一步构建 “暑期集中关爱 + 日常持续陪伴” 长效机制,通过优化结对帮扶、延伸服务链条、提升精准度,让每一只 “小候鸟” 都能在爱的天空下,与城市共成长、同飞翔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开班仪式举办地 —— 中铁建工集团青岛 TOD 一号工程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,正是青岛城市更新的缩影。作为连接南北城区的重要节点,目前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,建成后,将实现高铁、地铁、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“无风雨换乘”,并与片区内的站前商业、商务办公及国棉六厂等形成无缝衔接。该项目以“以人为本”为核心原则,通过“立体洄游、立体交通、立体城市”三大设计理念构建 “枢纽 + 人车物”系统,致力于打造高效便捷且舒适宜人的片区。
配资信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